讲到劳务派遣这事,最早也不是我们国内搞起来的。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西方国家劳务中介公司为了降低用工成本,就将那些偷渡、黑户等身份不明的外国务工人员收到门下,然后申请许可,再以公司的名义向需要劳动力的工作单位派遣员工。 后来这种模式就固定下来,并一直延续到今天,甚至传播到了全球。 但这种模式,看似给部分人提供了就业机会,实则同工不同酬,对他们更像是隐性剥削压榨。 01.劳务派遣公司,是怎么谋利的? 其实,劳务公司主要是靠收取劳动力的人头费来存活,他们只要派遣工人到用人单位上班,就可以从中分到人头费用。 但是这种措施对于打工人来说,弊端不少: 第一,同工不同酬 派遣工都是临时身份,他们再努力,业绩再好,只能拿更低的工资,更低的奖金,更少的福利! 如果出现了工伤,甚至一毛补偿也没有。 第二,薪资待遇由劳务公司负责。 往往劳务公司都要从中先抽取一部分的人头费,剩下的才是他们的薪资待遇。 第三,工作不稳定,随时都可能被辞退,一旦被辞退,就没收入来源了。 另外,劳务派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还要承担更大的风险,因为一旦犯错,用工单位就会把他们开除,然后将各种责任推得干干净净。 说白了,对于劳务公司来说,这就相当于空手套白狼,只要将人招到名下,派遣出去就可以坐享其成, 即便是出了问题,宣告破产,劳务公司也没什么损失,大不了等到风平浪静之后再重新注册一家公司,继续这种“吃人血馒头”的勾当。 正因为这种牟利成本低,所以过去很多“皮包公司”都通过这种方式大赚特赚, 不过以后,这些人的好日子到头了。 今年4月中旬,人社部正式发布通知,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“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”,重点之一,就是针对劳务派遣行业的乱象问题。 意味着7月31日前,派遣行业将迎来一场“洗牌风暴”: 01.派遣行业将迎来一场“洗牌风暴” ①用人企业必须建立“劳动合同工和派遣工”的用工总量管理台账, 企业用工情况必须记录在案,不能一笔糊涂账。 ②派遣工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%,且仅限临时性、辅助性、替代性岗位 。 这次行动将对这些超标企业限期整改,情节严重者可能取消合作资质 。 ③实现同工同酬 以前派遣工比正式工薪资普遍低30%,甚至更多,补贴、绩效等等都不对标。 以后派遣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,那些具备技能的工人,将更有“底气”,工资也会逐步提上日程。 ⑤连续2年派遣工可以申请为正式员工,要求用工企业建立派遣工转正制度。 以前的派遣工别说2年转正,十年都很难转,新规明确,2年转正让派遣工的职业生涯有了盼头。 ⑥社保断缴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。 以前派遣单位为了压缩成本,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或者完全逃避义务,很多派遣工每更换一次项目就变更一次社保主体,导致他们很多人都出现工龄中断、工伤理赔困难。 专项行动后,企业要明确,“谁派来的、谁负责缴社保”,确保每一位工人的工龄和待遇得到应有的保障。 这一次整顿,将有三类机构成重点打击对象,违法成本陡增: 第一,“假外包真派遣”的伪装者; 第二,超比例用工的违规企业; 第三,无证经营的“黑派遣”平台; 这些平台如果不按规矩办事,严重的可能取消合作资质 ,甚至尤其是第三个,涉嫌犯罪的,还会移送公安机关。 另外,提醒一句,派遣工维权通道: 可通过12333热线、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、“劳动保障监察”微信小程序一键举报,跨部门联动响应时间缩至48小时。 此次五部门重拳整顿,不仅是对灰色产业链的清洗,更是对劳动尊严的价值重构。 政策落地倒计时:7月31日前,劳动者若遭遇违规派遣、欠薪歧视,请立即留存合同、考勤记录、工资条等证据,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专项行动专班举报。 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特别声明:本文转自自媒体平台,仅用于非商业性的学习、研究或欣赏目的。文章已标明出处并附原文链接,如有侵权,请联系进行删除。 |